凡聽過上海著名特級教師賈志敏先生作文課的人,無不為他的作文指導藝術而嘆服,課堂上三言兩語,幾番對話,便令學生豁然頓悟,于是作文頻頻出彩。
賈老師的作文指導何以如此神奇高效?
某日,與賈老師相聚,他講了一個協助警察破案的故事,讓我大受啟發。
有一次,賈老師乘火車外出。上車就座不久,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士坐到了他對面,大大咧咧地把一個皮包放到行李架上。賈老師就琢磨:這是個什么身份的人呢?西裝革履,一身名牌,但膚色黝黑,行為舉止也不太文雅,大概是發家不久的小老板。
正想著,又上來一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,左顧右盼坐到了小老板旁邊。賈老師又琢磨開了:這個小伙子是什么人呢?只見他穿著時髦,時坐時立,眼神飄忽,這個家伙可能有問題?;疖囬_動了,時髦小伙不時站起來與后面的人比劃著什么,賈老師回頭瞥了一眼,只見那個呼應時髦小伙的中年人,平頭、闊臉、小眼,目有兇光。
這又是個什么樣的人呢?賈老師暗自揣摩。
火車到一個小站停下來,時髦小伙和中年平頭匆匆下車走了。
火車又開動起來,行駛一會兒,那個小老板模樣的人無意間往行李架上一看,立刻跳起來,臉色驟變,失聲大叫:“我的包呢?我的包呢?”
乘警趕了過來,小老板結結巴巴地說:“我的包里有十幾萬現金,剛才包還在呢,怎么一眨眼不見了!”
乘警向坐在小老板身邊的旅客詢問,眾人皆漠然搖頭。
賈老師想起剛才舉止怪異的兩個人,對乘警說:“我知道是誰偷的!肯定是剛下車的那兩個家伙?!?/p>
乘警向賈老師詢問一番,請賈老師留下姓名和電話,把案子報給剛才停車小站的鐵路派出所,這個小插曲暫時畫了個句號。
大約幾十天以后,賈老師突然接到警察的電話,請他到公安局協助破案。
賈老師到了公安局,一位來自公安部的模擬畫像專家已經等在了那里。
這位專家頗有些高傲,面無表情地請賈老師詳細描述那兩個人的具體模樣,賈老師一邊講,公安部專家一邊畫。
賈老師描述完了,專家也把犯罪嫌疑人的頭像繪制完成。
賈老師一看,拍手叫絕:“像!太像了!就是這兩個家伙!你真厲害!”
專家握著賈老師的手說:“是你了不起,把他們的相貌描述得這么栩栩如生?!彼^而好奇地問:“你是做什么工作的?對擦肩而過的乘客,你怎么就能又快又準地記下他們的相貌特征呢?”
賈老師笑著說:“我是個小學語文老師,教了四十多年書,我天天教育孩子要養成觀察習慣,要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,自己如果沒有這方面的習慣和能力,怎么能夠教得好學生呢?”
公安部專家先前的高傲和矜持一點也沒有了,對賈老師佩服不已,連連贊嘆。
后來,案子順利偵破,原來這是一個特大火車偷竊團伙。流竄全國作案數年,卻在賈老師雷達一樣的目光掃描下現形被擒。
上海東方衛視專門采訪賈老師,拍攝了破案專題片。賈老師破案的故事不脛而走。
賈老師的作文指導為什么總是那么精妙?答案就在這個故事里。老師自己有了豐富的觀察體驗,養成了良好的觀察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,指導學生觀察的時候自然也就能精準高效了。
由這個故事,可以聯想到很多問題:我們要求學生下筆有神,可是,又有多少老師自己能夠拿起筆來寫文章呢?我們要求學生讀書,又有多少老師自己在讀書呢?
設若老師自身缺失了基本的讀寫體驗和素養,恐怕無論掌握多少教學技巧,也無法真正解決語文教學的效率問題。
|